“扶贫工厂” 建到家门口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6-27 19:14:38 信息来源:区委组织部 区委宣传部
“这是刚加工好的校服。”6月22日,在赫山区欧江岔镇东团村,薛建辉指着一箱准备运走的服装对记者说。
东团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村民以打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收入来源,现在村里有贫困户175人。薛建辉是赫山区总工会干部,担任驻东团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湖南凯特密欧服饰公司东团村第一分厂厂长。凯特密欧服饰公司怎么会在村里建分厂呢,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建厂帮困,一拍即合
赫山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驻村帮扶的联系点是欧江岔镇东团村。2017年4月扶贫工作队刚驻村时,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在村里走访不久,碰到了凯特密欧服饰有限公司老总文明,文明说,公司业务量倍增,却出现了用工荒,其实要求的技术含量也不是特别高,经过培训都可以成为熟练工。宣传部领导当即说道,可否将生产线搬到东团村呢?这样既帮助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又解决了公司用工荒。文明说“太好了!”。
分厂在2017年7月28日开业,截至目前,已成功解决了15个人的就业问题,给贫困家庭带来了近8万元的收入。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下一步要实行“企业+农户”的产业扶贫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利用企业的市场、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带领贫困户增收。
工厂进村,益处多多
“东团模式”先将农村妇女送到凯特密欧公司进行岗位培训,然后回到村上扶贫工厂就业,就业人员的工资以件计算,视车间接单情况与工人熟练程度的不同,每人每月的工资在1000至2000元不等。虽然工资不高,但对贫困家庭而言一人一年一万多的收入可以帮助3口之家脱贫。
建厂初期,村上在厂房、机械设备、水电方面有投入,所以村集体在每批委托加工的定单中按件计提相关收益,这部分收益计入村集体收入,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东团村而言,无疑解决了大问题。扶贫车间的厂房是由旧村部改造而成的,东团村的村民服务中心建成后,旧村部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浪费,改造成扶贫车间,正好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方便妇女务工,兼顾家庭事务,激发了老百姓劳动致富的热情。闲散的劳动力打牌赌博的少了,四处议论事非的少了,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成衣加工这种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常常遇到用工难,主要原因是农民工不想背井离乡、去攒取微薄的工资。现在扶贫车间建到了家门口,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就业意愿,用工方用工难的问题自然得到了解决。
东团模式不止东团,基层组织模范务实
赫山区委要求全区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区委组织部强调基层党建的成效一定要放到扶贫攻坚等过硬的工作中去检验。按照区委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和共产党员纷纷投入扶贫攻坚的扎实工作中。薛建辉具体负责与凯特密欧服饰公司联系,组织、带领来自贫困户的员工为公司做校服和童装,分厂的发展态势良好,东团村已成为赫山区“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的示范基地。
在赫山区,像薛建辉这样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有一大批,他们驻村帮扶引领着产业扶贫,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如该区泉交河镇祥云村的姚澍洲、新市渡镇自搭桥村的陈安波都是第一书记,他们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察地访人理思路,借力市场主体谋发展,在驻村帮扶工作中积极作为。